◇郭志剛
要在燦若繁星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,選一個最受人喜愛的,我想非蘇東坡莫屬。
人們喜愛蘇東坡,不僅因其才華橫溢,更主要的是他獨特的人格魅力,和身上那股人間煙火氣。他在精神和物質(zhì)上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,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和有趣?,F(xiàn)在,我們做個“驚心”的假設(shè)——如果沒有蘇東坡。
如果沒有蘇東坡,我們將失去《赤壁賦》中“寄蜉蝣于天地”的宇宙哲思,失去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里“但愿人長久”的深情祝愿,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失去被譽為“天下第三行書”的《黃州寒食詩帖》,中國美術(shù)史上將痛失《枯木怪石圖》的寫意神韻,西湖十景會缺少“蘇堤春曉”的如畫風(fēng)光,中醫(yī)藥的寶庫中將失去《蘇沈良方》記載的數(shù)百藥方,我們的餐桌上不再有“東坡肉”的醇香,日常話語中也將失去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的智慧箴言。更令人悵然的是,中華文明的記憶里將永遠缺席那個最鮮活可愛的靈魂。
所幸歷史從不吝嗇饋贈,它慷慨地賜予我們一個完整的蘇東坡。
蘇東坡最初為人所知是在宋仁宗嘉祐二年。那時他還不叫蘇東坡,“蘇東坡”這一稱謂是他到黃州之后才有的。當(dāng)時,四川眉山的蘇洵帶著他的兩個兒子蘇軾、蘇轍到都城開封參加科舉考試,結(jié)果兄弟倆雙雙高中,一舉成名。尤其是蘇軾,寫出了一篇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,受到禮部主考官歐陽修的高度評價。
蘇東坡是中國古代少有的文化全才,在散文、詩、詞、書法、繪畫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
散文《赤壁賦》《石鐘山記》等奠定了蘇軾“文章天下第一”的地位。其中“浩浩乎如馮虛御風(fēng),而不知其所止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”“惟江上之清風(fēng)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”“事不目見耳聞,而臆斷其有無,可乎”“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”等千古名句,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。
在詩文方面,他最受歡迎,往往一篇才成,即家喻戶曉?!爸裢馓一ㄈ齼芍?,春江水暖鴨先知”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”“粗繒大布裹生涯,腹有詩書氣自華”“若言琴上有琴聲,放在匣中何不鳴?若言聲在指頭上,何不于君指上聽”,真是朗朗上口、篇篇錦繡,并且富有哲理。我們都說宋詩重理趣,蘇東坡在這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當(dāng)然,要說貢獻最大的,還是蘇東坡的詞。在中國古典文學(xué)的寶庫中,宋詞以其獨特的藝術(shù)魅力吸引著無數(shù)讀者。人們初識宋詞,往往從“一江流水”與“一輪明月”的意象開始——那“大江東去”的壯闊與“千里共嬋娟”的柔情,正是蘇軾在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與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中留下的永恒印記?!按蠼瓥|去,浪淘盡,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”的豪邁詠嘆,與“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”的哲思追問,構(gòu)成了蘇軾詞作的雙重維度。而他的兩首《江城子》更是將這種藝術(shù)張力推向極致:一首是“十年生死兩茫?!钡牡客銎藿^唱,字字血淚訴說著對亡妻的刻骨思念;另一首“老夫聊發(fā)少年狂”的狩獵壯詞,則通過“左牽黃,右擎蒼”的英姿,展現(xiàn)了詞人豪放不羈的胸襟。
不獨文學(xué),蘇東坡在書畫方面也達到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。在書法上,他與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合稱“宋四家”。書壇素有王羲之寫經(jīng)換鵝的雅事,蘇東坡之書法珍貴,當(dāng)時即有“一字千金”之譽。蘇東坡還是一位大畫家,在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名。
以上我們說的是蘇東坡的才,蘇東坡受人喜愛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寵辱不驚的處世態(tài)度。蘇東坡命運多舛,在官場上被一貶再貶,挫折不斷,如果是一般人,早就承受不住了,但蘇東坡總能以平常樂觀的心態(tài)面對事業(yè)和生活中的風(fēng)霜雨雪。蘇東坡有一句名言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?!边@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。比如,遇雨濕衣,他會說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(fēng)雨也無晴”;面對人生的無常,他會說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;講到要順應(yīng)規(guī)律、順勢而為,他說“行于所當(dāng)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”;面對人生易老,他表現(xiàn)出積極的態(tài)度,說“誰道人生無再少?門前流水尚能西”;即使被貶,面臨人生的絕境,他仍十分曠達,說“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”。在生活方面,已經(jīng)窮困潦倒揭不開鍋了,蘇東坡仍表現(xiàn)得樂觀豁達。比如蘇東坡說他每天享用“三白飯”,味道美極了,實際上“三白”是白鹽、白蘿卜、白飯。他被貶惠州時,因生活窘迫買不起羊肉,便買無人要的羊脊骨,即便如此,他仍說“意甚喜之,如食蟹螯”,盡可能地從艱難生活中尋得樂趣。
蘇東坡受到人們喜愛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與老百姓打成一片。他不像一些文人士大夫那樣高高在上、目空一切,他對老百姓始終懷著平等、親切的態(tài)度。不論是身居高位,還是被貶落難,都親民愛民,與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。蘇東坡每到一地,都要細致深入地調(diào)查民情風(fēng)俗,除弊興利,深受人們愛戴。徐州的人民看到渾身泥漿的蘇東坡日夜巡守在離咆哮的洪水只有數(shù)寸的城頭、杭州的百姓看到蘇東坡在湖堤工地上用破瓦碗吞咽粗茶淡飯,他們怎能不熱愛這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呢?百姓們看他辛苦,給他送來了豬肉,他做成“東坡肉”和大家一起吃;瘟疫來了,他熬制“圣散子湯”,治愈了全城百姓。他做的“魚羹湯”“薺青蝦羹”也都是食中美味。他還釀造黃酒,就連他制作的“子瞻帽”也被爭相仿效,風(fēng)行一時。用今天的話說,蘇東坡會生活、接地氣。所以,蘇東坡身上既有文人士大夫超然的曠達之氣,也有撫慰人心的人間煙火氣。
蘇東坡,這個樂觀主義者、偉大的文藝天才、老百姓最親密的朋友,他將勤政愛國、關(guān)注民生的執(zhí)著精神,達觀自我、超然物外的曠逸氣質(zhì),熱愛生活、詼諧天真的盎然情趣完美地結(jié)合在一起,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可愛的蘇東坡、一個偉大的蘇東坡。千年已過,東坡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脈,成為中國人面對逆境時永恒的精神燈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