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郭志剛
氣質,是一個人內在修養(yǎng)和外在表現的綜合體現。一般來說,氣質多指單個的人,我們經常說誰誰誰有氣質,但多個人匯聚起來就代表形成了一個地區(qū)或城市的氣質,所以氣質也可以指群體。今天,我們就說說周口的氣質。
從歷史上說,周口歷史悠久,是中華文明的發(fā)祥地,周口人古樸厚重;從地理上講,周口地處黃淮平原,屬于南北交界,同時三川交匯,既有黃土文化又有漕運文化,所以周口人既有北方人的豪放粗獷,也有南方人的聰明靈秀;從產業(yè)上看,周口盛產小麥,是農業(yè)地區(qū),周口人又有農民的淳樸善良和厚道;當然周口是內陸地區(qū),周口人也有狹隘保守的一面。
這是籠統(tǒng)地講,具體地說,周口人的氣質體現在“忠、孝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上。
“忠”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品質。歷史上,我們中國有很多精忠報國之士,他們?yōu)橹腥A民族的生生不息、繁榮昌盛作出了很大貢獻,受到了人們的敬仰。周口也有這樣的忠貞愛國之人,像扶溝的吉鴻昌將軍,他在日寇侵略中國、國家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,組織抗日同盟軍,英勇抗日。多倫一戰(zhàn),功勛卓著,威震中外。后來為了追求真理、救國救民,他放棄高官厚祿,毅然加入共產黨。臨犧牲時,面對敵人的槍口,寫下了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國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頭”的壯麗詩篇。作為威武不能屈、貧賤不能移的偉男兒高大形象,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。而與吉鴻昌將軍同宗同族的吉星文將軍也在“七七事變”中打響了抗擊日寇的第一槍,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。還有項城的黃維綱將軍,跟隨張自忠將軍,從喜峰口戰(zhàn)役到臺兒莊會戰(zhàn),再到隨棗會戰(zhàn),一路奮戰(zhàn),英勇無比。張自忠將軍犧牲后,黃維綱親率數百名敢死隊隊員,身佩大刀槍械,光膀赤腳,搶回張將軍遺體。后來黃維綱將軍接任59軍軍長,十幾年征鞍未離,就連幼子、老母、夫人亡故都不曾離開前線,死后入“忠烈祠”,報國之舉,感天動地!
在周口沙潁河北岸,有一座巍峨壯麗的關帝廟,里面供奉著關公。作為中華民族“忠義”的杰出代表,他“掛印封金,過五關斬六將,千里走單騎”、誓死追隨劉皇叔的忠貞之舉,千百年來被傳為美談。透過關帝廟香火不斷、游人如織的表象,我們看到的是周口人對“忠”字的尊崇。
“孝”在中國人心中十分重要,百善孝為先。在周口民間,大家經常說:“誰誰誰孝順,可交;誰誰誰連父母都不孝順,對別人能好嗎?”把“孝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所以在周口,孝順父母蔚然成風。陪父母旅游、逛商場的現象屢見不鮮,病床前對父母更是悉心照料。親兒女就不用說了,連兒媳也十分孝順。周口每年都要評“好媳婦”。這樣的例子很多,在此就不說了。我們說一下周口歷史上的兩個“孝道”故事。西華縣有個鎮(zhèn)叫奉母鎮(zhèn)。明朝初年,當時有兩位同母異父的兄弟爭著贍養(yǎng)他們的母親,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孝里村。到了明末,這個村莊改名為奉母城,并沿用至今。還有一個故事。春秋初期,鄭國桐丘(今扶溝)人潁考叔天性孝順,他不但自己孝順,而且也能使別人孝順,故有“千古第一孝子”之稱。這里說的使別人孝順,講的是春秋時期一個著名的故事,就是“黃泉相見”。當時,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很反感鄭莊公而偏愛其弟共叔段,并屢次三番與共叔段合謀陷害鄭莊公。鄭莊公一氣之下,把武姜流放到潁城,并發(fā)誓“不到黃泉,再也不相見了”。但鄭莊公很孝順,過了不久,他就思念起母親武姜了,他對自己的誓言很后悔。這時,一個叫潁考叔的人洞悉了鄭莊公的心思,借口獻美食拜見鄭莊公,鄭莊公留他吃飯并賜肉,而潁考叔卻從飯食里挑出肉放在一邊。鄭莊公很納悶,問他為什么這樣。潁考叔說:“每當我在外吃飯,只要有好吃的都要帶一些回去給母親吃,但她從來沒嘗過你所賜的美食,請允許我?guī)Щ厝ソo我老娘吃吧?!编嵡f公聽后長嘆一聲:“哎,你還有母親可以孝敬,可我想孝順卻沒有辦法?!睗}考叔靈機一動說:“這不難啊,如果能挖個隧道直達潁水,這不就在黃泉相見了嗎?”于是鄭莊公就按潁考叔所說,掘地挖隧道與母親相見。鄭莊公貴為一國之君,既沒有違背誓言,又了卻了骨肉親情的相思之苦,此為大孝也。潁考叔因此被譽為“千古第一孝子”。
“仁”,仁慈、仁愛,農村話就是“心眼好”。在周口,人們經常說這個人很仁義,是很大的褒獎。受此風尚的影響,周口好人好事層出不窮,也形成了一個響亮的品牌——“周口好人”?;搓柸送鯇挘鴵梧嵵菔性F團長。1998年,王寬夫婦回淮陽探親,遇到了11歲的王海波。王海波父親早逝,生活非常艱難,生病的母親懇求王寬夫婦將王海波帶走。收養(yǎng)王海波之后,王寬夫婦又以博大的愛心連續(xù)收養(yǎng)了6名孤兒。為了生計,王寬夫婦于2000年3月走進戲曲茶樓,以“賣唱”的收入來補貼家用?,F在,7名孤兒都已長大成人,有了穩(wěn)定的工作。10余年間,靠“賣唱”養(yǎng)育孤兒的王寬夫婦,通過各種形式向慈善事業(yè)捐款超過百萬元。2016年2月14日,王寬夫婦被評為2015年“感動中國年度人物”。當時組委會給予王寬的頒獎詞是:“重返舞臺,放不下人間悲歡,再當爺娘,學的是前代圣賢。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,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。十六年,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。臺上你蒼涼開腔,臺下,你給人間作了榜樣?!蓖鯇挼氖论E感動了很多人,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號召大家:“有空路過鄭州,點王老師的戲去!”除了仁義的王寬夫婦,帶著撿來的妹妹艱難求學的洪戰(zhàn)輝,關注留守兒童、靠沿街收購舊書艱難辦學的最美鄉(xiāng)村女教師李靈,都被評為“感動中國年度人物”,在他們身上,都體現了周口人的仁義善良。
“義”在民間最為重要。周口人有一個特點,就是重義氣。周口的許多老街名都帶一個“義”字,例如:“前三義街”“后三義街”“忠義街”“仁義街”等,體現出周口人的尚德重義。清朝時期,周家口大德通商號舍生取義的故事很感人。當時經濟衰退,晉鈔貶值,晉鈔與新鈔之間的兌換比例是2500∶1,大德通要是支付晉鈔,就可以利用差價大賺一筆。但如果這樣,大德通重義輕利的信譽將毀于一旦。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,大德通毅然決定收晉鈔支出新鈔,讓廣大百姓受益,自己卻蒙受了巨大損失。這種大義之舉,一直在周商中傳為佳話。清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,周口出現大災,糧食十分緊缺,商人劉君國、顧君炳、陳君礪等人從漢口調進十數萬石白米,平價出售,救濟災民,也體現了一個“義”字。
說到“禮”,周口自古乃禮儀之邦。6000年悠久的歷史,使這個地方很好地繼承了周禮漢制。《道德經》《詩經·陳風》《千字文》這些與周口有關的鴻篇巨著,都有很多關于“禮”的論述和記載,連孔子都千里迢迢來苦縣(今周口鹿邑)向老子問禮,現在鹿邑縣城還留有“孔子問禮處”的遺跡。陳國(周口淮陽)還是孔子周游列國的重要地方,“克己復禮”的主張在周口影響深遠。在周口,有“禮多人不怪”“禮讓三先”的說法。不論是生老病死,還是紅白喜事,都有許許多多的禮節(jié)儀式?,F在淮陽太昊陵的“擔經挑”,實際上是遠古時期的巫舞,它是用來祭祀祖先的一個很重要的禮制。在周口扶溝大程書院,歷史上曾發(fā)生過一個動人的禮儀故事,那就是“程門立雪”。當時,楊時和游酢兩名學生到大程書院拜見程頤,見老師正在廳堂上休息,不忍驚動,便靜靜地站在門廊下等候。這時,天空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,待程頤醒來,門外的積雪已經下得很厚,有一尺多深,楊時和游酢成了兩個“雪人”?!俺涕T立雪”講的就是楊時和游酢這種好學精神和尊師重道的故事,成為千古佳話。這些都說明,從古到今,周口人都非常重視“禮”。
關于“智”,周口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地方。早在6000多年前,伏羲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八卦、分陰陽、作網罟、養(yǎng)六畜、定姓氏、制嫁娶,掀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?,F在計算機的“二進制”,就是利用伏羲的“先天八卦”改進的??嗫h人老子李耳,更是寫出了享譽世界的千古名著《道德經》,時至今日,《道德經》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,廣泛運用于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各個領域,受到人們的追捧。在民間,則流傳著豫東才子王子猷、王三猴等機智人物的智慧故事。王子猷自幼聰慧,清康熙年間,王子猷與父親一起去陳州府應童子試。王子猷走不動了,父親就背著他。恰巧被路旁一個商人看到,商人出了個上聯讓王子猷對:“兒將爹做馬?!蓖踝娱嗌约铀妓?,立即應道:“父望子成龍。”不僅對仗工整,而且回答了商人的嘲諷,不卑不亢,十分得體。那商人原是個賣汝陽劉毛筆的,說著打開筆箱,取出兩只特制的上好毛筆,對王子猷說:“我又有了上聯,送給你,‘祝小相公三元及第’?!泵鎸θ思业淖T福踝娱囔`機一動,妙對道:“賀大掌柜四季發(fā)財?!鄙倘藰返孟残︻侀_,贊不絕口,遂將兩只優(yōu)質狼毫小楷筆贈送王子猷。還有歷史上著名的“兩小兒辯日”的典故也發(fā)生在周口。公元前492年,孔子從陳國(周口淮陽)到蔡國(河南上蔡),途經頓國(今周口商水境內),遇到兩個兒童在辯論,孔子問他倆爭論什么,一個小孩說,太陽剛出來時離人很近,到了中午離人最遠。理由是,剛出來的太陽像車蓋子一樣大,中午的太陽像盛菜的盤子那樣小,這不是距離近的大、而距離遠的小嗎?另一個小孩說,太陽剛出來時,感到很涼爽;到了中午,感到很悶熱,這不是離人們遠的冷、離人們近的熱嗎?這就是著名的“兩小兒辯日”的典故。這個地方當時叫“互鄉(xiāng)”,后來串音為“固墻”,就是今天的商水縣固墻鎮(zhèn)。
最后講周口人誠實守信的故事。在“民間故宮”——周口鄧城葉氏莊園,曾發(fā)生過一個傳奇的故事。明朝末年, 葉氏先祖葉紹頤,在沙河碼頭邊開小飯店維持生計,一天晚上,有一名陜西珠寶商乘船來到鄧城,宿于此店。第二天早晨珠寶商倉促開船西去,遺忘一包裹于店內。葉紹頤發(fā)現后,原封不動地把包裹放置起來,以待客商來取。第二年,該珠寶商又宿于此店,葉紹頤將包裹取出,完好無損地歸還珠寶商。珠寶商異常驚訝地說:“此包裹遺失何處,我已忘記,沒想到今日失而復得。”商人將包裹打開,光芒四射,滿屋生輝,珠寶玉器,無一遺損。珠寶商深為葉紹頤的忠厚誠實所感動,遂與葉紹頤結為異姓兄弟,后贈巨款為葉氏置田建宅,并資助其經營,加之葉紹頤夫婦勤勞樸實、善于經營,遂成當地巨富,才有了后來的葉氏莊園。周口百年老店“三泰成”也有一段誠信故事。有一年中秋,三泰成有批月餅做好上秤,發(fā)現一斤月餅少一兩。掌柜告知顧客,每斤月餅少了一兩,減價30%?!霸嘛炇录弊屓┏山洕厦墒芰艘恍p失?;镉媯儾焕斫?,掌柜說:“人在做,天在看。誠信比金錢重要。耍小聰明,看似賺些蠅頭小利,其實是砸自己的招牌?!闭乒窠虒Щ镉嫞翱吹缅X近是錢遠,看得錢遠是錢近?!边@兩則故事說明,周口歷史上就有誠實守信的美好傳統(tǒng)。
周口民風淳厚,“奉親以孝、從事以忠、交友以誠、與人為善”的特點十分明顯。在老人病床前,兒女可以丟掉一切事務對老人悉心照料;在老人的亡靈前三拜九叩,甚至行“二十四拜”大禮,那虔誠和痛苦的表情,無聲地向下一代灌輸著孝敬父母的信念;在娶媳嫁女的日子里,老人們不惜資財喜宴親朋,把喜事辦得體面大方,以表達母子愛、父子情;在親朋相聚的時候,做主人的必然拿出最好的酒菜款待,甚至不惜借債應酬,以至有了“賊來不怕客來怕”的民諺;村鄰鄉(xiāng)親有了危難,大家必然疏財相濟、仗義執(zhí)言。這些鄉(xiāng)風民俗,實際上就是“忠、孝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在人們生活中的具體化、通俗化,它長期沿襲下來,就形成了道德的力量和行為的約束,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口人的思想、情感和行為,無形地促成了家庭和睦、鄰里友善、社會穩(wěn)定和經濟發(fā)展。這,就是周口的氣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