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,2025年的春天悄然遠了。這個春天,太昊陵前的香火延續(xù)千年仍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;沙潁河畔的垂柳,又被春風拂出返青的枝條;老宅屋檐下的燕子如約歸來,筑巢、戀愛。一切,如同舊年。
2025年06月06日
我對春的期盼,是北方凍土下涌動的暗流,是屋檐冰錐滴落的水珠,是白楊樹皮下泛起的青暈。南方的春來得溫柔,而北方的春,卻是與寒冬廝殺后掙出的血性。
2025年06月06日
我對春的期盼,是北方凍土下涌動的暗流,是屋檐冰錐滴落的水珠,是白楊樹皮下泛起的青暈。南方的春來得溫柔,而北方的春,卻是與寒冬廝殺后掙出的血性。
2025年06月06日
靜謐 關(guān)秋麗 攝
2025年06月06日
沙潁河,是周口的母親河,也是一條流淌著故事、傳承著文脈、鼓蕩著希望的傳奇之河。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記者、作家,劉彥章長期奔走于一河兩岸采訪報道,揮灑才情,為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鼓與呼。
2025年06月06日
這世間草木皆有靈性,它們靜靜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,就像那年槐林里的風,輕柔地拂過心田,至今仍在記憶深處輕輕搖晃,搖出一樹樹銀白如雪的往事。
2025年06月05日
在我的老家,艾草沐浴春日的陽光雨露,散發(fā)出特殊的芳香。在端午節(jié),艾草被懸于窗戶和門楣之上,驅(qū)邪避疫、護佑平安。
2025年06月05日
麥天印記
2025年06月05日
布谷鳥“麥秸垛垛”的鳴叫聲催促著農(nóng)民趕快收麥,田野金黃色的麥浪預示著一年一度最重大的農(nóng)事即將來臨。麥收前的氣氛緊張焦灼,第一件事便是造場。
2025年06月05日
我市作家胡天喜、胡天乙的長篇小說《文殊庵》,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,在豫東平原一個偏僻村莊文殊庵所發(fā)生的一系列復雜的有關(guān)人情冷暖、世俗百態(tài)的故事。
2025年06月0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