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燒酒第五代傳人馮文化。
藏年份原漿酒。
池古法發(fā)酵。
糟發(fā)酵車間。
料標識卡。
1914年早春,正月十五的喧鬧漸漸遠去,春風也有了一點點暖意。
早晨,馮學如吃完母親親手下好的一大碗餃子,將一包燒餅塞進褡褳,出門了。往南走官路再向西,他要去周家口找一位陜西商人,讓他帶著自己去陜西鳳翔,拜師雷家酒坊學釀酒,他要讓馮氏家酒更好喝,香飄陳州,源遠流長。
馮老莊的釀酒人家
馮學如的老家在淮陽安嶺鎮(zhèn)馮老莊。
馮老莊由馮姓而起。自晚清始,馮家在馮老莊扎根,亦農(nóng)亦商,苦心經(jīng)營。到馮學如父親馮全程,已成為安嶺鎮(zhèn)有名的大戶人家,不僅地畝豐饒,而且蓋起了有名的“樓院”。為經(jīng)營所需,以“樓院”為中心,馮家還蓋起了賬房、客房、茶房、酒坊、醋坊等,占地近二十畝。因客商絡繹不絕,用酒量大,對酒質(zhì)要求高,馮全程開始自釀高粱酒,以饗賓朋,自此就有了馮家的自釀高粱酒。
除去招待用酒,馮全程釀酒,還有一個重要念想:滿足自己對人祖伏羲的尊崇?;搓柸俗怨帕鱾鳎禾煜旅谰疲醋匀俗嫠鶠?,意在滋潤蒼生。馮全程自釀酒始,便奉“酒潤天下”為信條,常告誡酒工,酒品即人性,萬不能以劣酒予人。馮學如曾屢次給后代講述一個故事:為保證酒品的醇正,父親曾將一馬車被雨淋過、稍有霉變的高粱全部倒進大坑。以此警示后人:好糧食造好酒,做好人。
正是有了父親端正的酒品與人性,才有了馮學如精益求精的釀酒志向,才有了他的鳳翔學藝。1919年,馮學如學成歸來。1922年,他在當時的淮陽縣南城一帶,開設了二仙樓飯莊,同時將自家的馮家酒坊搬到了飯莊后院。馮學如遵循父親的口耳相傳,結合鳳翔雷家的釀酒技藝,在堅持以高粱為原料的同時,調(diào)整了制曲用糧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純糧白酒風味,被當時的淮陽人稱為“馮家老酒”,一直到1935年前后,“馮家老酒”在淮陽十年不衰,成為地方名酒。
百年佳釀,六代流長
“釀一缸好酒不難,釀一百年好酒不易?!边@還是馮文化剛識字時,馮建志跟他說的話,并告訴他是高祖父馮全程說過的話,要牢記在心、世代流傳。從馮全程算起,馮家的釀酒技藝已經(jīng)有了六代傳人,即馮全程、馮學如、馮建志、馮海東、馮文化、馮富豪。從民國初年算起,到今天已經(jīng)遠遠超過了一百年。
第三代傳人馮建志為馮學如之子,于1936年開始隨父學藝,深得馮家釀酒真?zhèn)?。也正因為此,其承擔了馮家承上啟下之勞,不僅教會了兒子馮海東釀酒的十八般武藝,更是隔代相傳,將孫子馮文化帶入釀酒大道,成為如今馮家釀酒的掌門人。馮富豪則未雨綢繆: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(yè),大三時考取了釀酒師、調(diào)酒師證書,儼然一副“時刻準備著”的接班人姿態(tài)。
馮文化不到十歲,馮建志就開始讓他陪著自己喝酒。只準備一碟水煮五香花生米下酒,每一口酒下肚,都要品出一種味道,像辣、苦、甘、甜等,還要說出嘴唇、舌尖、舌根、喉嚨等不同部位的感覺。過去沒有電子設備,沒有煤氣灶,發(fā)酵后的糧食蒸燒時,用的都是地鍋,火候的掌握全靠經(jīng)驗。所以,馮文化小時候,經(jīng)常被爺爺拉著,蹲在地鍋旁邊燒火。紅紅的灶火、濃濃的酒香、綿綿的歲月,祖孫倆就這樣錘煉釀酒功夫。
但這些,都屬于技藝的范疇,當為術。馮家最注重的,還是道的傳承,或者稱為酒家的為人。逢年過節(jié)、節(jié)令農(nóng)時,馮家都會邀請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到酒坊品酒。說是嘗嘗新酒,實則給囊中羞澀的鄉(xiāng)鄰好友一個暢飲的機會。此時,馮建志還會讓妻子弄倆雞蛋,和點面糊,裹上辣椒絲,炒上一大盤,鄰里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濃烈。
釀酒師與泥瓦匠的嬗變
人們常說,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世界。那么,一滴酒是否也能印證一個時代的變遷呢?能。在馮家六代中,馮海東的釀酒史就是一部時代變遷史。
1958年,馮海東出生。從出生起,馮海東就被父親馮建志精心培養(yǎng),從打曲到選糧,從發(fā)酵到出酒,言傳身教。馮海東確實不負厚望,在他15歲那年,已經(jīng)可以用小缸釀制出非常醇正的馮家高粱酒,在20歲之前,就將祖?zhèn)鞯尼劸萍妓嚿罨谛?,讓父親很是欣慰。但可惜的是,從馮海東出生開始,中國進入了特殊時期,而馮家的釀酒事業(yè),也隨之進入了命運多舛的時代。馮海東說,不要說釀酒,那時只要聞到俺家冒出一絲酒氣,就有人找上門來,要“割資本主義尾巴”。從1966年開始,馮家的釀酒事業(yè)便按下了停止鍵。
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,作為馮家釀酒的第四代傳人,年輕的馮海東無法子承父業(yè)。他將一塊塊酒曲仔細包好,用一個大號的酒壇子封起來,埋進了馮家“樓院”的后院。但人還是要生活,為生計所迫,他跟著鄉(xiāng)里的泥瓦匠當了徒弟。三年后,他掂起瓦刀,走遍十里鄉(xiāng)土,成為一名嫻熟的泥瓦匠。一名釀酒師銷聲匿跡了。
但馮海東并不甘心。馮文化十幾歲時,馮海東帶著他去工地干活,以和泥為范,教兒子怎樣打酒曲;以打地基為例,教他怎樣挖酵池。好在馮家的人天生與釀酒有緣,馮文化硬是在泥瓦匠的工地上,將釀酒的技藝工于形、達于心,再加上爺爺?shù)母舸鷤魇?、指點,不僅掌握了全套技藝,還練就了一手打酒曲、做曲塊的絕活兒。他做出的酒曲,成酒率幾近百分之百,并且能催發(fā)高粱、小麥、小米、大米、稻谷等十多種常用糧品,成為敢于創(chuàng)新的第五代傳人。
1992年之后,國家改革開放形勢大好,釀酒這個行業(yè)又興旺起來,馮海東帶著兒子開始在家釀酒,但僅限于年節(jié)自飲,這時,再也沒有人循著酒味兒來“割尾巴”了。到了2000年,馮文化已經(jīng)可以擔綱,釀出口味醇厚、回甘綿密的馮家高粱酒了。馮家的第五代傳人,要重振馮家酒業(yè)風光了。
香透衢江的五糧燒酒
估計,馮文化的高祖父怎么也想不到,馮家酒業(yè)的東山再起,竟然是在遠在江南的衢江岸邊。
經(jīng)歷了風風雨雨的馮海東,到了40歲還是心有余悸,不敢重新嘗試釀酒事業(yè)。所以,馮文化雖然繼承了馮家四代人的釀酒真?zhèn)?,但長大后還是跟著父親種地、做泥工。但是,結了婚,有了孩子,馮文化感覺馮家不能就這樣下去,村里鎮(zhèn)上的青年都出外打拼,自己就不能試試嗎?何況自己手里還揣著馮家四代的釀酒真?zhèn)鳌?/p>
經(jīng)在衢州生活的姐姐介紹,2001年冬天,馮文化兩口帶著不到一歲的兒子,來到了衢州市柯城區(qū)白云街道亭川菜市場。第二年,馮家祖?zhèn)魑宕淖葬劸疲浴拔寮Z燒酒坊”的牌號在這里露臉了。馮文化在衢州5年,完全按照爺爺?shù)慕陶d、父親的教導,老老實實做真正的固態(tài)發(fā)酵糧食酒。釀酒的糧食每一粒他都不放過,比如高粱,一定要顆粒飽滿、皮色鮮亮;酒曲要按父親傳授的方法,一把一把自己打出來;發(fā)酵時對溫度濕度的掌握要恰到好處,每4小時要用手抓捏揉搓,嘗嘗酸甜;蒸酒出酒更是不敢大意,大部分時間他都守在蒸鍋旁邊。衢州人初飲馮文化的家傳燒酒,很不習慣,但再飲之后喜上心頭,馮家的酒飲過之后渾身清爽,臟腑通透,讓他們有了全新的感覺,所以,喜歡馮家燒酒的人越來越多。
衢州一名食藥監(jiān)工作人員,因為辦理經(jīng)營手續(xù)和馮文化的妻子張新萍結識,后來出于對北方燒酒的好奇,給丈夫買了一斤,誰知丈夫從此欲罷不能,成了馮家燒酒的忠實擁躉。在他的推介下,很快就有十幾名好友成了馮文化酒坊的???。還有一名衢江區(qū)黃壇口鄉(xiāng)的吳姓養(yǎng)殖戶,需要工人下水作業(yè),所以對高度白酒的需求量比較大,吳姓老板隔三差五總會拉著酒壇子,開車50多公里,來亭川菜市場買馮家燒酒。這樣的故事,在馮文化夫妻的記憶里,太多太多。即使到了今天,夫妻已經(jīng)從衢州回到家鄉(xiāng)20年,仍然會有人打電話,詢問他們什么時候還到衢州釀酒。
馮家燒酒邂逅衢州楊梅
江浙一帶愛喝楊梅酒,就是用當?shù)攸S酒浸泡的果酒。按說楊梅酒和馮文化的五糧燒酒不搭邊,二者各領風騷,涇渭分明。但讓馮文化始料不及的是,在衢州的第三年,他遇到了祖?zhèn)髅胤嚼镎也坏酱鸢傅碾y題:用五糧燒酒浸泡楊梅。
馮文化為此專門回到老家,和父親商量之后,決定專門制作一種適合南方氣候和楊梅品質(zhì)的酒曲,并對原來使用的五種北方糧食進行品種和用量調(diào)整,然后單獨釀造。經(jīng)過半年多的試驗,釀出了一種專門浸泡楊梅的五糧燒酒。經(jīng)多人試用,泡出的楊梅酒體態(tài)潤澤通透,酒香奔放,楊梅的酸甜味道得到充分釋放,味道獨特。衢州一家大型企業(yè)老總姓周,典型的北方人,他品嘗后,一次訂購了1000斤,職工試用后也交口稱贊,認為馮家的酒泡楊梅更好喝。第二年,周總又定制了2000斤,后來,他干脆讓馮文化買了兩個500斤的大酒壇,專門盛放這種定制酒。衢州市白天鵝大酒店位于市區(qū)最繁華的地段,臨衢江南岸。他們聽說馮文化能生產(chǎn)專門浸泡楊梅的高度白酒,即刻上門品嘗、試用,兩年時間里定制了將近1000斤。
5年里,馮文化將自己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家釀白酒,賣到了衢州各個區(qū)縣,最北面的開化縣齊溪鎮(zhèn),最南面的江山市廿八都鎮(zhèn),都有人到他的酒坊買酒,他讓衢州人體味到了正宗的北方純糧釀造白酒。
紫荊臺前打造白酒經(jīng)典
有了衢州的經(jīng)驗,2005年年底,馮文化下定決心,回故鄉(xiāng)繼續(xù)釀酒?;氐街芸冢麑⑽寮Z燒酒坊開到了川匯區(qū)。他在人民路東頭找了房子,并讓父親也參與釀造。馮家的釀酒事業(yè)在周口開張了。
這時,河南白酒市場激戰(zhàn)正酣,僅周口市場有名氣的品牌就有30個之多。面對這樣的市場競爭,馮文化以不變應萬變,還是走自己“泥池、固態(tài)、純糧、古法”的傳統(tǒng)老路。他帶著自己的酒走進不同的社交圈子,慢慢有了回響。幾個外地開發(fā)商不僅喝中了他帶的酒,當知道了這種不起眼的白酒是他家的祖?zhèn)?、現(xiàn)在還是手工生產(chǎn)時,紛紛找他定制。5年多的時間,雖說馮文化的酒還是小規(guī)模,但在他的朋友圈里,一說起“馮家定制”,知情人都會說,你是說五糧燒酒吧,去人民路東頭買。
到了2010年,馮文化意識到,一個燒酒坊,確實難以滿足朋友們的用酒需求。馮文化開始在心中醞釀一個計劃:還是要有一個廠子,擴大釀酒規(guī)模,讓馮家的古法釀酒發(fā)揚光大,流傳下去。2016年初,馮文化注冊河南臻酒坊酒業(yè)有限公司。2017年底,馮文化用自己十幾年嘔心瀝血掙來的家底,收購了河南省紫荊酒業(yè)有限公司。從此,傳承六代人的馮氏酒業(yè),在淮陽紫荊臺再次起航。
馮家和紫荊臺的淵源很深,馮文化回憶幼年時候,爺爺馮建志喜歡給他講紫荊臺田氏三兄弟的紫荊故事。爺爺還讓他記著,在他父親還沒有出生時,馮家就有了紫荊臺酒的牌號。接手酒廠后,馮文化首先確定了“紫荊臺”品牌,隨后才陸續(xù)推出“陳州羲皇故都”和“昊溪春”等系列產(chǎn)品。他還根據(jù)豫東的地理環(huán)境和氣候條件,依據(jù)祖上流傳的釀酒方法,并結合北方人的飲用習慣和口味愛好,在釀酒原料中加入了蕎麥、稻谷等,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厚。他借鑒其他地方“低溫下池,加工細作”的經(jīng)驗,采取“麩曲酒母,合理配料,定溫蒸燒”操作法,在保證質(zhì)量的前提下,出酒率大大提高。2022年年底,紫荊酒業(yè)召開了產(chǎn)品發(fā)布會,50多個地市的經(jīng)銷商紛紛到會訂貨,并給公司提出了很多營銷建議。大家一致提出,要用好伏羲文化、紫荊文化,在酒文化建設上多多發(fā)力,爭取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濃香型白酒經(jīng)典。
愿景:兩地紫荊花,共享紫荊酒
自從收購了紫荊酒業(yè),馮文化心里就有了一個情結:紫荊臺、紫荊臺酒和紫荊花、香港的紫荊花,為什么這么巧合?這是緣分嗎?馮文化想到了在香港區(qū)旗區(qū)徽設計中獲大獎的蕭紅教授,他在設計中以香港紫荊花為元素,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賞。
2024年12月2日11時,開封,天氣有點冷,但蕭紅仍然激情澎湃。他認為,不論香港的紫荊花還是內(nèi)地的紫荊樹,都可以看作一種鄉(xiāng)愁的寄托、一種華夏兒女共團圓的情懷。他還認為,應當有一種具有紫荊花元素的實物,將華夏兒女的感情更緊密地融合到一起。這時,馮文化拿出了自己的“紫荊臺”白酒,兩人不約而同地說道:以酒為媒!濃烈的白酒,千年的文化積淀,再加上紫荊臺、紫荊花的傳說,這種情感的共鳴,將多么契合、多么融洽!
《天工開物》里評價傳統(tǒng)白酒:“眉壽介而宿痼怯,其功不可殫述?!睍r至今日,人們對白酒的期望,已經(jīng)不僅僅是增壽治病。開封歸來,馮文化整修廠區(qū),認真梳理釀酒工藝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重新提制酒曲,再次精選五糧。他將凝聚馮家人六代的心血,為人們釀制更好喝的精品白酒,共情炎黃子孫,寄托愛國理念,永結兄弟情緣。
馮文化相信,紫荊臺前的紫荊酒業(yè),一定會實現(xiàn)自己美好的祈愿。